何為夫妻
所謂夫妻,其美常在默契處。
兩株并肩的樹,枝葉各自向天空舒展,姿態(tài)分明。然而泥土之下,根須卻早已悄悄纏繞,盤結(jié)一處。它們分享著大地的滋養(yǎng),也默然交換著歲月的風霜與心事。這便是夫妻的默契——不是關(guān)乎表面的寒暄,乃是靈魂深處無聲的相擁,在精神土壤里深深扎根。
日常之中,不過是兩具疲憊身軀的相互依偎取暖。一句知心的話,暖過千言萬語;一頓尋常的晚餐,盛滿了無言的憐惜與依賴。時光的刻刀,固然在容顏上留下痕跡,卻也道出了愛的真諦:“你變老了,卻更美了。”只因那份深情,早已細細密密地嵌入生活的每一道褶皺,融化在晨昏瑣碎的微光里。它無需言表,亦無需粉飾,自有一種樸拙沉靜的圓滿。
縱然柴米油鹽的日子平淡如水,一次無意的目光交匯,一個猝不及防的溫暖擁抱,便能在心湖倏然投下石子,漾開久違的漣漪。真正的深情,正是這般,在庸常的流年里,悄然筑起抵擋歲月侵蝕的堤壩。恰如泰戈爾所悟:“眼睛下著雨,心中卻撐著傘。”愛至深處,理智退隱,唯有百轉(zhuǎn)千回的本能,在血脈里低語共鳴。
夫妻之道,莫論對錯。
若執(zhí)著于斤斤計較,爭辯不休,終是雙輸之局。贏了道理,往往輸了情意;輸了爭辯,更添隔閡。家庭瑣事之中,是非曲直,常常模糊在日復一日的交融里?少F的是遇事不推諉,以一份體諒之心,擔當起彼此的世界。言行舉止,何須辯個分明?錯亦是對,對亦是對。唯有理解如春風化雨,包容若大地承托。無需論點論據(jù),不必評判輸贏,只余下云淡風輕的閑談絮語。那道理,原不在唇齒之間,而在彼此相望時,心所指明的方向。
夫妻之誼,貴在互補。
不以收入多寡論高下,不以能力大小分尊卑。彼此間的得失,在深情的天平上,輕若微塵。人之一生,究其根本,在于體驗情感的豐盈。無論是借由哲學的思辨、詩文的感發(fā),或是小說的悲歡、論文的洞見,抑或是自身與他人活生生的際遇——所有這一切的體驗,最終都匯聚于夫妻情感的熔爐,在歲月里不斷交融、淬煉、磨合。世間至美的相處,莫過于靈魂的同頻共振。相互欣賞,相互砥礪,在文化與品德的修為上,彼此照亮,共同攀升。有時,只需共寫一個簡單劇本,演一出生活的小戲,便能于尋常煙火中,覓得深邃的哲理與盎然的趣味。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古詩的低吟,道盡了真愛的本質(zhì)。它從不是剎那耀眼的火花,而是時間這位最偉大的匠人,以無數(shù)個晨昏為刻刀,精心雕琢出的溫潤理解與綿長柔情。
夫妻,是人間最美的煙火。
家庭,是社會溫暖的細胞;而夫妻,則是這細胞的核心。你我有幸結(jié)為夫妻,只愿執(zhí)此一手,共赴一生。前路縱有崎嶇坎坷,此心只愿為你停泊。所有相濡以沫的深情,皆以質(zhì)樸與純真為最牢固的基石。你是悠揚的歌曲,我便是那深情的歌者;你是奔涌的海浪,我便是那托起你的長風。我們彼此,是對方眼中無盡的田野、蔥郁的山林、起伏的峰巒、奔騰的河流……在生命最深切的牽連與交錯中,早已融為一體。
何須刻意追尋詩與遠方?最動人的景致,就在你我相視的眼眸里,在相依相偎的身旁。
作者:劉秉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zhèn)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