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匯編》審稿工作座談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 謝素德)12 日,我市舉行《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匯編》三審審稿工作座談會。市委書記陳建華強調,要精益求精,審稿成熟后抓緊時間出版,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出版面世。同時,在條件成熟時,爭取每年申報幾件“國寶”、 “省寶”。
據悉,自2009 年全市文物普查工作開展以來,歷時3 年的努力,目前,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普查基礎上開展的《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匯編》也已進入審稿階段。
陳建華說,文物普查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3 年來,在全市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又新發(fā)現了一大批文物,用最少的經費、最低的成本,基本實現了文物普查的目標和要求。陳建華指出,以物載文謂之文物。作為完整記載全市文物的叢書,也是河源第一套文物資料匯總,而且其歷史越悠久它的價值就越寶貴,《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匯編》這套書的歷史、社會價值將不可估量。全體編纂人員要堅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弄清楚每件文物的來龍去脈,盡可能保留歷史原貌;要統(tǒng)一模式和風格,“編筐窩簍全在收口”,越是最后時刻越是要做好審讀,確保書籍的質量和價值;要抓緊時間下?lián)芟嚓P資金,邀請專家審稿,組織專門力量,抓緊時間完成總覽卷工作,審稿成熟后抓緊時間出版。
就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陳建華要求,要加強隊伍的培養(yǎng)和建設,根據普查情況,在條件成熟時,爭取每年申報幾件“國寶”、 “省寶”和一批“市寶”、“縣寶”,同時要注意新的文物發(fā)現,對于一些已經倒塌或需要修復的文物,要想辦法修復。今后5 年到10 年內,我市每年將會出一本文物普查小冊子,將新發(fā)現的、新修復的、新挖掘的文物匯編入冊,作為《普查匯編》的續(xù)編。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