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絡語言
你聽說過或者使用過這些網絡語言嗎:
提意見不叫提意見,叫“拍磚”
支持不叫支持,叫“頂”
丑女不叫丑女,叫“恐龍”
丑男不叫丑男,叫“青蛙”
高手不叫高手,叫“大蝦”
低手不叫低手,叫“菜鳥”
氣死我了,是“7456”
喜歡不叫喜歡,叫“稀飯”
就是不叫就是,叫“94”
是啊不叫是啊,叫“42”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這樣子,是“醬紫”
悲劇叫“杯具”
喜劇叫“洗具”
什么叫“神馬”
有沒有叫“有木有”
……
這些就是風靡網絡為萬千網友口口相傳的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是由網民創(chuàng)造、在網絡交流中使用的一種語言。它廣泛地出現在聊天、論壇等各種互聯網應用場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聯網文化,并滲透到現實生活中,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網絡語言來源廣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語、各種外語、縮略語、諧音、誤植、甚至以符號達至象形效果等等,屬于混合語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而且由于語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聯網語言。由于字形怪異,對于不甚了解的人來說,被稱為火星文、腦殘文,但是對于經常在網絡上聊天,經常上論壇發(fā)帖的人來說卻是了如指掌,不是難事。
網語“入侵”學生作文
網絡語言因實時聊天、及時互動和簡潔趣味性,往往呈現簡約、快捷詼諧、幽默等特點。這種求快、求新、求異的特點與當下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比較合拍,所以流行較快,深受廣大網民的喜愛。然而,有很多老師反映,現在學生寫作文或者交流時,常常會使用一些網絡語言,比如“童鞋”、“恐龍”、“杯具”等,這種完全網絡化的語言,以及一些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如plmm(漂亮美眉),還有一些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如5476(我生氣了),以及一些表示笑臉、哭臉等表情的網絡符號令很多老師感到“頭大”。對網絡語言走出網絡,“入侵”到學生作文中的這種現象,人們眾說紛紜。
有人憂慮地說,讓學生寫作文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在作文中使用不符合語言規(guī)范的網絡語言,不利于學生學習規(guī)范用語。但也有人指出,漢語言文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一直處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之中,尤其是詞匯。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語言也是語言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有些生動、貼切的新詞匯也可以逐漸進入到漢語的基本詞匯中。語言教材既要體現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繼承,也要與時俱進,增加趣味感,讓學生樂于接受。
對此,學生們是怎么看的呢?龍川一中的一位高一同學表示,自己以前挺喜歡使用網絡語言的,但用久了也覺得沒什么新奇感了,而且發(fā)現自己變得“詞窮”,語言表達很單一。一位在龍川田家炳中學讀高二的同學告訴記者:“我們平時寫作文時,都有意識地不使用這些網絡語言,因為擔心老師會扣分!焙釉粗袑W一名學生也表示,平時就上網聊天或跟同學交流的時候會使用“神馬”、“浮云”之類的網絡熱詞,但是真正寫作文的時候,網絡詞語用得還是很少。
據市區(qū)幾所學校的老師介紹,在平時的教學中,他們都是提倡和教導學生使用規(guī)范語言,盡量少用網絡語言。現在的高中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語言習慣了,加上網絡語言流行時間不長,他們基本上都能很好地把握使用網絡語言的時機和場合,
記者電話采訪了龍川一位農村教師,他表示,在農村由于網絡條件有限,學生對網絡語言還不夠了解,學生們使用網絡語言的情況不具有普遍性,在學生作文里幾乎沒有網絡語言的使用現象。
河職院教古典文學的李莉老師告訴記者,現在她教的學生表達能力比前幾屆差很多,表現在文字表達不規(guī)范、不完整,病句、錯句、歧義的現象很多,經常會張冠李戴、錯字連篇、詞不達意。她認為,這是學生經常上網深受網絡語言影響的一個原因。
有語文老師表示,語言是生活的一部分,網絡語言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一些合符語言邏輯的網絡詞匯,如“給力”,在作文中使用就沒有什么不可,而且,用得好確實可以給文章添彩。
還有一些語文教師認為,如果認同學生使用網絡詞匯以求新穎的話,就容易導致光怪陸離的語言現象出現。語言優(yōu)美純凈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基礎。
上海高考禁用網絡語言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就明確規(guī)定禁用“神馬”等網絡語言,否則當錯別字扣分。此舉一出,一片嘩然。
有人覺得這是對規(guī)范語言使用的有效措施,母語的尊嚴應該得到捍衛(wèi)。還有人認為,網絡語言的核心特點是:以書面的形式呈現的快速口語,很多情況下既不注重語法,遣詞造句也缺乏精心考慮,有快餐文化的意思,缺乏營養(yǎng),對學生的成長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極為不利。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高考規(guī)定與時代脫節(jié)了。有人認為,使用網絡語言是一種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要融入現代社會,不要扼殺莘莘學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
更有網友稱,《人民日報》都用“給力” 啦!高考作文已經限定了寫作范圍,難道還要限定要寫的內容嗎?這是侵犯學生言論自由的權利。
“網絡詞語能增添生活色彩,生活情趣,何樂而不為?”“不否認網絡語言的缺陷,但不能一味否認網絡語言的實用性和形象性!每一種語言文字都有它的缺、優(yōu)點!本W友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網絡語言應該規(guī)范
筆者也常常使用一些網絡語言以讓交流更輕松,但寫文章的時候還是會規(guī)避那些新鮮詞匯,因為不是所有的網絡詞匯都為大眾所熟知,而且許多網絡語言的用字很不規(guī)范,容易誤導學生。但筆者認為,對網絡詞匯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看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確是語言有益的補充與創(chuàng)新,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像一些“童鞋”、“杯具”、“醬紫” 等網絡語言,對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原貌進行 “改頭換面”后鳩占鵲巢的這種現象,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理性和警惕。尤其要警惕網絡語言對正處于語言文字學習階段的中小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尚不穩(wěn)定,辨別能力差,如果平時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隨意省略,隨意用近音字代替原字,長此以往,漢語的規(guī)范化將面臨危險,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傳統(tǒng)優(yōu)美文字將被扭曲,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專家建議把網絡語言的“用武之地”限制在網絡世界,而一旦到了現實中則必須予以嚴格的規(guī)范和積極的引導。如果在網絡語言生造的過程中不僅注重語言的新穎和快捷,更注重語言溝通和表達的順暢和理性,這樣才能促使網絡語言作為傳統(tǒng)語言的有效補充而得到正常和健康的發(fā)展。
本報記者鄧琴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