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股東”頻現(xiàn)
中廣網(wǎng)北京5月30日消息 據(jù)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繼此前北京銀行、萊美藥業(yè)、三五互聯(lián)、向日葵等上市公司之后,北京盛通IPO過會,讓“娃娃股東”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兩名“娃娃股東”賈子裕、賈子成各自持股達到562.5萬股,預計上市后身家總計達到上億元。“娃娃股東”到底合不合法?這里面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其實,“娃娃股東”這個名詞投資者早已耳熟能詳。此前,上市公司曾造就過大批的“娃娃股東”。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2007年9月北京銀行的上市,當時曾集中造就了上千名“娃娃新貴”。這些股東在北京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時都沒有未成年,當時最小的甚至只有1歲。但是他們的財富隨著北京銀行的上市,最高達到了近1億元。有人調侃說,會投資不如會投胎。
目前我國公司法或企業(yè)法中,并沒有對股東或投資者的年齡作出限制,只規(guī)定了股東或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是通過原股東或投資者贈予或繼承的股份,只要依法辦妥相關手續(xù),未成年人股東是可以存在的,不應當受到限制。所以從身份角度上來說,娃娃股東是合法的。
不過盡管身份合法,但“娃娃股東”頻現(xiàn)的現(xiàn)象還是頗受業(yè)內的質疑。未成年人憑什么能成為大股東,他背后的監(jiān)護人是誰,是否涉嫌通過轉移股權進行利益輸送,成為爭議的所在。
目前,娃娃股東的產生主要有三種途徑:
一是通過繼承持有公司股份的家庭長輩的遺產,如三五互聯(lián)、萊美藥業(yè)、恒基達鑫等;
二是企業(yè)在股份制改制過程中,部分股權被攤派給內部人員認購,這些人合法得到股權但不便透露姓名,所以登記為自己孩子的名字;
三是有一些人通過不正當利益輸送,將股權轉移到孩子名下。
目前法律并沒有對股東的年齡作出限制,“娃娃股東”是否合法的關鍵,是股權的獲得途徑。通過贈予或繼承獲得的股權都是合法的,除此之外,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股權,其合法性都應受到質疑。不過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在目前的法律范圍內,要對股東身份和合法性進行調查并不容易,這個可能還需要監(jiān)管部門出臺進一步的措施來規(guī)范這個市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